春水轻舟张翥的画卷之旅
张翥,元代诗人,以字仲举行。出生于晋宁(今山西临汾),少年时便四处游历,后随李存学习,对文有极高的热情和追求。其父调任杭州,他又得以在仇远老师身边深造,这种环境与机遇使他的诗文风格更加成熟、优美。他曾隐居扬州,一直到正初年(1341)被授予国子助教之职,再次升迁为翰林学士承旨。
张翥的诗词中既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一面,也有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与关怀。在《农叹》这首作品中,他通过描写一个老汉千里迢迢送军粮,却因体无完肤而回到家中,只见老妻孤立无援,这样的画面触动了读者的心弦。而在《人雁吟》中,他表达了对人民贫困不如鸟类自由生活的感慨:“何日相随如雁归”,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也流露无遗。
尽管张翥的词作没有像他的诗那样细腻圆润,但仍有一些作品展现出慷慨苍凉的情感,如《广陵九日》、《洞仙歌》、《鹊桥仙》,这些作品借豪放之笔抒发了对人世炎凉的思考。清朝时期的人们非常欣赏他的词作。但是,由于他死于元末明初的大乱,许多遗稿散失,只剩下《蜕庵诗集》的4卷和词集中的2卷流传至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