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端翱翔田溯宁的创新创业奇迹
在硅谷,45岁的田溯宁遭遇了“中年危机”。那个时刻,他手中的亚信创始人、原中国网通CEO、宽带资本董事长等头衔,都变得毫无意义。每年,他都在硅谷待上一两个月,深度吸收新技术潮流,这已经是他的习惯。但是在美国洛杉矶,老友张明正(趋势科技董事长)家中,两位早已功成名就的中年男人反而颇为迷茫:还有哪一种新技术能让彼此焕发青春?
“我们认为,Wi-Fi谈了半天,但还是没有找到商业模式”,田溯宁对记者回忆,那半年时间两人都在考虑是否退休算了。
6个月之后,张明正给田溯宁拨通了一个电话,他们共同的默契和疑问来自于:“云,这事到底是不是真的?”那年夏天,他们访遍了硅谷的创新型中小企业,最终认定:“云计算,不仅前景宏大,而且是中国前所未有的机会”。
4年后,当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梁念江、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、用友软件董事长兼CEO王文京和张明正会聚一堂时,将“云世界”展开对话时,田溯宁已经将“云基地”建在了北京亦庄开发区。
参加万事达董事会时,在丘吉尔故居发现一个便条:1912年1月,英国舰队在寻找动力源时,对用本土煤还是新石油产生分歧。当时海军大臣丘吉尔力排众议,选石油为动力,最终促成皇家舰队海上称霸。田溯宁当即把这个故事编成短信,并附上一句:“今天的海洋是数据信息,我们要成为这个时代新的‘石油’。”这句话传递出他对于未来发展战略的一种思考和决心。
过去,我国IT行业缺乏核心竞争力。在聊天过程中,一位老朋友举例说明,从操作系统到分布式存储,再到虚拟化,每一次变革都意味着资源成本的大幅降低。而就在这样一个转折点上,“故乡之光”开始闪耀——它不再仅仅是一个梦想,而是一场实实在在的事业起航。
1987年的留学经历,让他背负了一抔黄土,就像父母从海外归来的30载沙漠研究一样,是情感与理性的交织,是产业报国的情怀。一份博士学位生态学论文,也无法掩盖他内心深处对于科学探索与技术革新的热爱。他愿意做杨致远、张明正以及丁健这些技术牛人的学生,因为见证并参与他们改变世界的小步伐,让自己也能够加入进来,为实现这一切付出自己的努力和智慧。
如今,在亦庄开发区的一个建筑里,有1100多人正在追逐梦想,其中有9家公司入驻,有些与宽带资本形成产权关系,有些正在洽谈。这座楼宇,就是被誉为“故乡之光”的象征,它汇聚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们,一起投身于云计算领域,为构建数字经济贡献力量。这里不只是简单的地产投资,更是一次对未来可能性最大的尝试之一——构建一个由硬件至软件,再到解决方案全方位覆盖的产业链,以确保每一步都有现金流作为支撑,每一次冒险都是为了更好的未来。
然而,即便面临这样的挑战与机遇,也有人质疑这是否能真正实现?答案很简单,只要坚持住初心,不忘那些最初的心愿,就一定可以突破一切困难,把握住属于自己的未来。而现在,无论你身处何方,只需抬头望向那片遥远但充满希望的地方,你就会明白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——就是像那片蓝天一样广阔无垠,又像那片白雪一样纯洁无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