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灭六国之序视之不见听之不闻
我曾经见过但没有看见,听过却如同没有听见。这种感觉就像在成语里描述的那样,对某些事物不置可否,不加以重视。这一表达方式常被用来形容对某件事或某个人的态度,既不关心也不留意,就像是《庄子·知北游》中所提到的那种状态——终日望着却看不见,倾听着却听到什么都没有。
这类表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并不罕见。例如明朝时期的吕坤在其著作《语》第三卷中提到:“然而视之不见,听之不闻,这难道不是风雨雷霆的时刻,只是间或偶尔地发生而已。”这段话通过比喻强调了忽略和无动于衷的情况,即使是在显而易见、震耳欲聋的情况下也可能选择视而不见、听而不闻。
这一成语结构形式为复句式,由两个相似但意义不同的句子构成,用以强化表达。在语言使用上,它可以作为谓语、定语或者宾语来使用,而在实际应用中,更常用于处理事情时表示一种态度或反应。它源远流长,从古至今,在我们的日常交流和文学创作中不断出现,是我们理解和感受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。
英文翻译则将其转换为“look at but pay no attention to, and listen to hear nothing”,保持了原有意思的传递,同时适应了不同语言文化之间信息传递的需要。